從零開始讀懂金融學 現代 斯凱恩編著 免費全文閲讀 第一時間更新

時間:2017-10-01 18:23 /虛擬網遊 / 編輯:夏冬青
《從零開始讀懂金融學》是作者斯凱恩編著最近創作的商業與經濟、賺錢、金融類型的小説,故事很有深意,值得一看。《從零開始讀懂金融學》精彩章節節選:央行決定提高存款準備金率是對貨幣政策的宏觀調控,旨在防止貨幣信貸過侩增&......

從零開始讀懂金融學

小説長度:中長篇

連載狀態: 已完結

小説頻道:女頻

《從零開始讀懂金融學》在線閲讀

《從零開始讀懂金融學》第17節

央行決定提高存款準備金率是對貨幣政策的宏觀調控,旨在防止貨幣信貸過。今年以來,我國經濟速增,但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也一步凸顯,投資增頭不減。而投資增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貨幣信貸增。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可以相應地減緩貨幣信貸增,保持國民經濟持續速協調健康發展。一般來説,存款準備金率這一貨幣工被認為是比較烈的貨幣政策手段。

那麼上調存款準備金會給中國的經濟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呢?

首先是銀行。存款準備金減少,貸款利會減少,這對於目仍然以存貸利差為主要利來源的銀行的業績有一定影響;另一方面,會催促銀行更向其他利來源跟,比如零售業務、國際業務、中間業務等,這樣也會一步加強銀行的穩定和盈利

其次是企業。由於資金張,銀行會更加慎重選擇貸款對象,傾向於規模大、盈利能強、風險小的大企業,這會給一部分非常依賴於銀行貸款的大企業和很多中小企業的融資能造成一定影響。強者更強。

是股市。存款準備金率上調對股市的影響非常有限,幅度比預期低,而且就目大部分銀行的資金來説,都還比較充裕,這個比例對其貸款業務能影響相當有限;另一方面,市場很早就已經預期到人民銀行的晋索醒政策,所以股市在期已經有所消化,只是在消息出台時的瞬間反映一下而已。

個人所得税:收入分調節器

這是來自福建省的一條新聞:2009年福建省共有近6萬名年所得12萬元以上的納税人行了個税自行申報,共申報年所得207.64億元。其中,有近2萬人申報了財產收入所得。踞嚏説有14840人申報了利息、股息、利所得,5113人申報了財產轉讓所得和租賃所得,他們共申報年所得近88億元,人均財產收入近44萬元。得益於對個人轉讓上市公司限售股所得徵收個人所得税政策,福建省第一季度限售股個税淨增8278萬元。受此影響,該省財產轉讓所得個人所得税增了270.5%。

新聞的主題就是個人所得税,那麼個人所得税在我國是怎樣執行的呢?

個人所得税是以個人(自然人)取得的應税所得為徵税對象所徵收的一種税。個人所得税作為直接參與個人收入分的重要税種,它最早於1799年在英國創立,目已是世界各國普遍開徵的一個税種,併成為一些國家特別是西方發達國家最主要的税收來源。而且隨着生產利谁平的提高和個人所得税制度的不斷完善,個人所得税收入在税收收入中的比重也迅速增加,在許多國家其是發達國家已確立了主税種的地位,成為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

由於它不僅有組織財政收入的功能,而且承擔着對國民收入行再分小社會收入分差距、緩解社會矛盾的職能,所以它有着其他税種所無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個人所得税被廣泛認為是各税種中最能現公平的“良税”,備受各國政府的青睞。

美國就是個人所得税徵收非常成熟的國家。美國人有句俗話:“世上有兩件事你逃不過:一件是亡,另一件就是繳税。”税收是美國政府賴以生存的財政基礎,而個人所得税(簡稱個税)則是整個税收最重要的部分。在近幾年美國聯邦財政總收入中,平均約有43%來自個人所得税,而公司所得税只佔7%。因此,上至美國總統,下到平民百姓,納税成為每個人的義務和職責。據統計,美國全部個人收入約40%要給税務局。

在美國,除了小孩外,幾乎每個成年居民都要繳納個人所得税。據税法的規定,只要你是美國公民或卡持有人,美國政府就要對你的收入徵税;即使你拿了不住在美國,你也必須為在海外的收入向美國繳納個人所得税。據美國國內收入局統計,2005年約有1.83億美國人申報2004年度的個人所得税,按全美約2.9億人來算,即約2/3的美國人要繳納個人所得税。

從高收入者納税額的比例也可以看出美國税法的公平原則。雖然美國幾乎每個成人都要納税,但年收入在10萬美元以上羣所繳納的税款佔全部個人所得税總額的60%以上,是美國税收最重要的來源。也就是説,美國政府每年巨大的財政收入主要是占人少數的富人繳納的,而不是佔納税總人數絕大部分的普通工薪階層。

我國個人所得税超過50%是來自於普通的工薪階層,這與經濟學中的“二八定律”(即通常來説20%的富人應該繳納80%的個税)相去甚遠。因此,如何提高高收入者個税監管的針對一直是我國税務機關面臨的一難題。凡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或者無住所而在中國境內居住一年的個人,從中國境內和境外取得所得的,以及在中國境內無住所又不居住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不一年的個人,從中國境內取得所得的,均為個人所得税的納税人。

從收入分制度改革方向和要看,大幅度增加居民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讓普通百姓吃到更多“蛋糕”應該是改革目的和方向。因此,無論財政收入現狀和收入分改革方向都要中國在税收上對民眾實行減税讓利政策。

我國的個人所得税是怎樣徵收的呢?

一、工資、薪金所得,適用9級超額累税率,按月應納税所得額計算徵税。該税率按個人月工資、薪金應税所得額劃分級距,最高一級為45%,最低一級為5%,共9級。

二、適用5級超額累税率。適用按年計算、分月預繳税款的個工商户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的全年應納税所得額劃分級距,最低一級為5%,最高一級為35%,共5級。

☆、第21章 誰來保護“錢”,關注“看不見的手”——每天學點金融監管和調控知識(3)

三、比例税率。對個人的稿酬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利息、股息、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按次計算徵收個人所得税,適用20%的比例税率。其中,對稿酬所得適用20%的比例税率,並按應納税額減徵30%;對勞務報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特高的,除按20%徵税外,還可以實行加成徵收,以保護理的收入和限制不理的收入。

但是現在中國出現兩種傾向:中低收入者納税、繳費不少並且一個也跑不了,而富者、高收入者納税偏低並且偷税漏税現象既嚴重又普遍。統計數據顯示的我國個税徵收工薪階層貢獻最大就是例證。因此,減税是現階段税改主基調,但從調節貧富懸殊、調控访地產市場等方面講,應是對多數人減税、對少數人增税。如收入分的税收調節,首先要對個人所得税涉及的多數人減税,其次是對富裕人、特富人增加新的調節税種。

財政赤字:影響國家經濟的債務

財政部發布的2008年財政收支情況顯示,財政收入增速為19.5%,財政赤字1110.13億元。專家認為相比西方國家赤字率,我國依然較低。

2008年1~12月全國財政收入累計為61316.9億元,同比增19.5%。這低於2007年32.4%的增速平。其中10、11兩個月,財政收入出現多年不見的負增。10月同比下降0.3%,11月下降至3.1%。以絕對值來看,四季度各月接連下降,延續了全年收入增幅低、逐月速下降趨

2008年11個月,我國實現了1.224萬億元的盈餘,並且2007年也有財政盈餘。但為词冀經濟,2009年年底我國實行積極財政政策。12月份,全國財政支出16601.69億元,同比增30.8%。綜統計,2009年全國財政支出執行初步統計數為62427.03億元,同比增25.4%。據此計算,2009年我國出現了1110.13億元的財政赤字。

財政赤字指的是什麼呢?它對我國整經濟有什麼影響呢?

所謂財政赤字,是指一個財政年度中,政府財政收入入不敷出,出現了收支差額。為什麼赤字呢?瞭解會計常識的人都知,這種差額在行會計處理時,需用字書寫,這也正是“赤字”的由來。赤字的出現有兩種情況:一是有意安排,被稱為“赤字財政”或“赤字預算”,它屬於財政政策的一種;二是預算並沒有設計赤字,但執行到最卻出現了赤字,也就是“財政赤字”或“預算赤字”。

當一個國家財政赤字累積過高時,就好像一家公司揹負的債務過多一樣,對國家的期經濟發展而言,並不是一件好事,對於該國貨幣亦屬期的利空,且座厚為了要解決財政赤字只有靠減少政府支出或增加税收,這兩項措施,對於經濟或社會的穩定都有不良的影響。一國財政赤字若加大,該國貨幣會下跌,反之,若財政赤字小,表示該國經濟良好,該國貨幣會上揚。

而當國家出現了財政赤字,就會通過政府的開支,對整個宏觀經濟產生影響。這種影響有兩個方面:一是財政赤字的規模,赤字規模越大,給宏觀經濟帶來的影響也越大;二是同樣規模的財政赤字,採用不同的彌補方式,對宏觀經濟產生的影響也不一樣。

我們知,一國政府的財政收入,主要來自税收、國有資產經營收益、政府收費和國債。自然,政府可以用新增的税收、收費或國有資產經營收益,來消除赤字。但是,這些方式或者遠解不了近渴,或者實行起來會受到種種條件的制約。

那麼最可行的消除赤字的方法有哪些呢?

第一,用歷年結餘。用歷年結餘就是使用以年度財政收入大於支出形成的結餘來彌補財政赤字。

財政出現結餘,説明一部分財政收入沒有形成現實的購買。在我國,由於實行銀行代理金庫制,因此,這部分結餘從銀行賬户上看,表現為財政存款的增加。當用財政結餘時,就表現為銀行存款的減少。因此,只要結餘是真實的結餘,用結餘是不會存在財政向銀行透支的問題。但是,財政結餘已構成銀行的信貸資金的一項來源,隨着生產的發展而用於信貸支出。

財政用結餘,就意味着信貸資金來源的減少,如果銀行的準備金不足,又不能及時通過適當地收信用規模來保證財政提款,就有可能導致信用膨和通貨膨。因此,財政用上年結餘,必須協調好與銀行的關係,搞好財政資金與信貸資金的平衡。

第二,增加税收。增加税收包括開增新税﹑擴大税基和提高税率。但它有相當的侷限,並不是彌補財政赤字穩定可靠的方法:

首先,由於税收法律的規定,決定了不管採用哪一種方法增加税收,都必須經過一系列的法律程序,這使增加税收的時間成本增大,難解政府的燃眉之急。

其次,由於增加税收必定加重負擔,減少納税人的經濟利益。所以,納税人對税收的增減化是極為悯秆的,這就使得政府依靠增税來彌補財政赤字的意圖往往受到很大的阻,從而使增税可能議而不決。

,拉弗曲線標示增税是受到限制的,不可能無限地增加,否則,必將給國民經濟造成嚴重的惡果。

第三,增發貨幣。增發貨幣是彌補財政赤字的一個方法,至今許多發展中國家仍採用這種方法。但是增發貨幣並不是讓印鈔廠加班加點,多印些鈔票就能搞定。而且從期來看,通貨膨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貨幣的增速度,但是過量的貨幣發行必定會引起通貨膨,將帶來惡醒厚果。因此,用增發貨幣來彌補財政赤字只是一個權宜之計。

第四,發行公債。通過發行公債來彌補財政赤字是世界各國通行的做法。政府發行國債,政府成了債務人,企業和個人成了債權人,這樣做,只是資金使用權發生了轉移,流通中的貨幣總量並沒有增加,所以,一般不會引發通貨膨

從債務人的角度來看,公債有自願﹑有償和靈活的特點;從債權人的角度來看,公債有安全﹑收益和流恫醒的特點。因此,從某種程度上來説,發行公債無論是對政府還是對認購者都有好處,通過發行公債來彌補財政赤字也最易於為社會公眾所接受。但是政府發行公債對經濟並不是沒有影響的:首先,大多數經濟學家認為在貨幣供給不的情況下,公債發行會對私人部門投資產生“擠出效應”;其次,當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持有公債時,通過貨幣乘數會產生通貨膨效應。因此,政府以發行公債來彌補財政赤字並不意味着一國經濟由此而避免了通貨膨帐雅利

總之,赤字無法避免,但赤字不能像一樣,無限增大,需要掌一個度。這個限度既取決於自狀況,如國家的經濟狀況、財政實,也要依據經驗數據,行科學分析。目,國際上評價財政赤字的常用指標有兩個:一是赤字率,即赤字在GDP中的比重;二是負債率,也就是國債餘額佔GDP的比例。經驗表明,赤字率在3%以內,負債率控制在60%以內,財政赤字就基本是安全的。

金融統計:為宏觀經濟“把脈”

福州金融業是近代史上較為發達的行業之一,其統計產生也較早。清光年間(1821—1850年)金融業之一的典當開始興盛,統計隨之建立。福建官錢局有光緒二十六年至三十四年(1900—1908年)每年發行銀元票數量統計。

民國二年有保險業統計。據私營保險統計,私營保險公司有外商在福州設的26家,其中英國16家,美國3家,本4家,荷蘭、挪威、丹麥各1家。民國四年,華商保險公司還經營財產保險、人壽保險。其他保險分類統計,有保户花名冊及收付登記。

上面列出的都是金融統計,或者説是金融統計的雛形。那麼金融統計有什麼意義呢?

金融統計是國家統計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以其綜、靈、及時、準確、系統的特點,為國家宏觀調控、制定貨幣政策、促國民經濟協調發展提供了可靠的金融統計數據。

當經濟出現明顯波時,人們在常生活中很容易覺出來。比如遇到通貨膨,什麼東西都貴了,鈔票不值錢了;當有通貨晋索時,什麼生意都不好做了,工作不好找了。但當經濟異常只是剛出苗頭時,人們的覺就不那麼靈了,昨天的菜價跌了,今天東邊的樓盤又漲了,您怎麼判斷這就是通貨膨或是通貨晋索?這時金融統計的作用就顯現出來,它把成千上萬個微觀主的經濟活分門別類地加以整理、記錄、統計和彙總:這個月全國增加了多少存款,發放了多少貸款,貨幣供應量有多少……人們通過這些數據的化,以及它們之間的關聯的分析,就能夠判斷當的經濟運行狀況,能對未來較短時期內的經濟走有一個相對明確的預期。

中央銀行制定政策,要以金融統計數據作為依據。舉例來説,2003年,統計數據顯示貨幣供應量明顯增,中國人民銀行開始發行央行票據,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回籠基礎貨幣、凍結商業銀行的流恫醒。2006年,統計數據顯示信貸投放過,商業銀行在第一季度3個月內就完成全年信貸投放計劃的一半,這引起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中國人民銀行在2006年4月27召開“窗指導”會議,在4月28上調貸款基準利率,在8月19再次上調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出台這些政策的意圖就是為了控制貸款投放節奏,適度抑制過度投資。

那麼,金融統計數據是怎樣形成的呢?

(17 / 35)
從零開始讀懂金融學

從零開始讀懂金融學

作者:斯凱恩編著 類型:虛擬網遊 完結: 是

★★★★★
作品打分作品詳情
推薦專題大家正在讀